针刺对不同时段睡眠剥夺大鼠模型行为学及TNF-α含量的影响
【出 处】:
【作 者】:
【摘 要】目的探讨失眠的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失眠的调控机制。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,每组8只,设为正常组,失眠组,西药组,针刺组,后三组又根据24,72和120 h三个不同时段各分为三组。各实验组大鼠在睡眠剥夺结束后,根据不同组别和时段(24、72、120 h)分别进行旷场实验,测试其水平得分、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时间;随即将相应组别大鼠快速摘眼取血,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(TNF-α)含量的变化。结果①行为学变化:与各时段失眠组大鼠比较,针刺组大鼠水平得分、垂直得分呈下降趋势,针刺组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呈上升趋势,其中针刺120 h组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有统计学意义(P〈0.01)。②血浆TNF-α含量变化:与各时段失眠组比较,针刺组血浆TNF-α含量整体呈升高趋势,其中针刺72 h组和120 h组的TNF-α含量明显升高(P〈0.05,P〈0.01)。结论针刺能显著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精神状态,增强其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;针刺可以提高睡眠剥夺大鼠TNF-α的含量,达到缓解失眠的效果,且治疗时间越长,效果越明显。
相关热词搜索: 失眠 针刺 睡眠剥夺 大鼠 行为学 TNF-α
上一篇:脑通胶囊对VD大鼠海马组织NMDA受体1亚基和2B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
下一篇:蒙药顺气补心十一味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生成和VEGF表达的影响